事实上,早在《住房租赁条例》出台之前,不少城市就已对住房租赁市场乱象进行了专项整治。
以济南为例,2019年10月,住建部等六部委部署“黑中介”专项整治,把虚假房源、克扣押金等六项行为列入重点打击清单。同年12月,济南市共排查房产中介机构339家、住房租赁机构77家,约谈企业20家,处理群租乱象205起。
2021年,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发通知,把“隔断客厅、厨房、阳台对外出租”“成套住房按间出租超过两人或人均面积小于十平方米”等四种情形列为排查重点,对涉嫌“群租房”现象线索,及时进行调查落实,依法依规进行处置。
2022年,济南把整治重心转向“信用治本”。同年10月,济南修订发布的《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管理办法》将住房租赁企业及从业人员划分为A-E五个等级,要求所有中介门店悬挂星级信用牌,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企业信用等级,并定期在官网公示“红黑榜”。
2023年,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《济南市住房租赁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》,实行中介实名登记、量化打分、动态扣分,对信用等级低的人员采取约谈责任人措施。
“《住房租赁条例》的出台为整个房屋租赁市场有序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,使监管更有法可依。”济南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李刚表示,《住房租赁条例》出台后,各地将陆续出台更加细化的配套政策,在职责分工、监督处罚方面作出更明确的规定。
山东省消委会律师顾问团律师叶剑梅指出,新规对虚假房源、解约纠纷等作出明确约束,通过行政监管的方式,有望倒逼企业合规经营。
如何进一步细化制度措施?对此,济南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目前省市层面尚未出台具体的地方实施细则,“正在等待进一步通知”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